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對中國汽車產業意味著什么?從貿易保護到環保政策放寬,特朗普的1.0時代已經讓中美貿易波瀾起伏。現在,2.0時代可能帶來更多挑戰:關稅壁壘、供應鏈沖擊,以及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冷處理。面對這些,中國車企如何破局?
1
特朗普1.0時代
1.1特朗普1.0時代通過系列政策強化貿易保護,中美貨物貿易額出現短暫波動
特朗普第一次上任時期(1.0時代),加強貿易保護,出臺大量減少美國貿易逆差的政策舉措,實施“美國優先戰略”,鼓勵制造企業從低成本國家重回美國。2017年美國退出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2018年簽署美墨加協定取代之前的北美自貿協定。同時對中國產品開啟多輪加征關稅政策,加稅實施后,中美貨物貿易額出現較大波動。2021年后,中美貿易額經歷短暫調整后呈恢復性增長。
1.2特朗普1.0時代放寬環保要求,新能源汽車銷量停滯不前
特朗普1.0時代推動美國能源自給自足,支持石油、天然氣開采,并放寬對能源項目的監管,促進傳統能源的使用。2017年推出的《美國能源獨立與安全法案》,政策促進美國能源生產。取消或推遲了大多數與氣候變化相關的監管和行政行動,廢除98項環境保護相關的規則和法規,并放寬了前任總統設立的汽車尾氣排放標準,使美國近70年來首次成為能源凈出口國。特朗普1.0時代,不重視環保及電動化轉型,美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停滯不前,2018年到2020年期間,新能源汽車銷量甚至出現下降,由2018年的35.8萬輛降至2020年的33.2萬輛。
1.3特朗普1.0時代中國外貿展現較強韌性,對美貿易下降但對其他國家和地區貿易持續增長
特朗普1.0時代對中國商品加征四輪關稅,涉及總金額高達5500億美元,其中對于汽車(包括新能源汽車)在第一輪即加征25%關稅(由3%提高到25%)。關稅加征后,中國對美國外貿出口額在2019年有明顯下降,但后續出口額出現明顯反彈,顯示出中國產品競爭力以及外貿韌性。同時,中國加大了對東盟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外貿拓展力度,中國對美貿易額占比持續降低,由關稅加征前的超過19%下降到2023年的不足15%。
1.4逆全球化舉措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巨大沖擊
特朗普上臺前,汽車產業鏈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呈現出精益化生產的特點,成熟整車企業的生產鏈布局全球。1.0時期的特朗普政策措施使得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GSCPI運行于安全區間以下(在負值區間波動)。2016年以來,特朗普政府逆全球化政策舉措給全球供應鏈造成巨大壓力,重創世貿規則下的全球分工體系,包括汽車制造在內的多個產業因供應鏈不穩定受到較大沖擊。全球汽車產業鏈面臨諸多新的挑戰,整車企業不再一味的追求成本壓控,產業鏈的安全問題得到了新一輪的審視。產品生產的本地化、多地產能建設、增加庫存儲備等都是目前產業鏈應對安全挑戰的有效措施。
2
特朗普2.0時代
2.1特朗普2.0時代主要的施政綱領分析
特朗普所在的共和黨在外交上奉行“孤立主義”、“美國優先”,對中國及盟友均加征關稅,通過減稅降費及其他措施鼓勵制造業回流美國,促進美國國內就業。特朗普2.0時代的主要政策方向總結如下(以下內容均未確認實施,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經濟和就業政策:通過降低國內稅收和放松監管來刺激美國內經濟增長,延長2017年簽署的《減稅與就業法案》,取消消費稅和社會保障福利稅,并把公司稅率從21%進一步降低到15%,主張減少政府開支,鼓勵制造業等實體投資,帶動國內就業和收入提高,解決美國通脹問題。
金融政策:主張低利率和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特朗普2.0時代,美國降息節奏有望進一步加快。
貿易和關稅政策:奉行“美國優先”的保護主義立場,退出不利于美國利益的貿易協定。對所有國家加征關稅,對中國商品征60%關稅,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保證美國產品獲得最低關稅水平。通過發展“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取代中國供應鏈。
新能源政策:特朗普支持化石能源工業,放松環保監管,不重視新能源。
移民政策:主張強硬措施限制移民,并且驅逐非法無證移民,限制合法移民,移民的減少會推高美國的勞動力成本。
監管:主張減少監管,“每制定一個新規則就要廢除兩個舊規則”,支持AI發展。限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如先進制程芯片產業鏈及AI產業鏈。
在競選承諾兌現率來講,特朗普1.0時代的兌現率較低,鑒于特朗普2.0時代對班底的掌控力進一步增強,兌現率較1.0時代將提高,因此其競選承諾可重點關注和研究,提前做好應對和布局。
2.2特朗普2.0時代貿易政策將全球貿易保護推向新高度,對汽車CBU外貿出口造成不利影響
特朗普致力于制造業回流美國,對進口商品加征關稅以修復貿易逆差。一方面,特朗普“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將繼續提高中國產汽車的進口關稅,從單純外貿出口來說,中國汽車產品以CBU方式進入美國市場會變的更加困難。實際上,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美國數量和占比已經很低,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出口美國僅有不足5000輛。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倡導的貿易保護主義對全球公平貿易產生較大負面影響,其示范效應將會使全球貿易環境變得更加不確定、不穩定,汽車外貿出口因此也將受到影響。
2.3 “近岸外包”、“友岸外包”政策會使中國車企通過近岸或友岸生產進入美國市場難度加大
特朗普2.0時代的貿易政策將關稅措施拓展到了中轉后進口的形式,擬對從墨西哥進口的中國汽車產品征收200%以上的關稅,并且特朗普宣揚會重新談判美墨加協定(USMCA),這將影響中國與墨西哥、加拿大的戰略合作,使得中國車企難以在近岸或友岸生產產品再進入美國市場,影響中國車企的全球化布局戰略。為減少貿易壁壘風險,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應開啟多元化布局,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特朗普重新談判美墨加協定,其本地化率要求及各種關稅條款會對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在墨西哥本地化(投資建廠)發展帶來不確定性。
2.4 汽車供應鏈將受到沖擊,車規級高制程及AI芯片等高新技術產業鏈是重點
逆全球化趨勢會繼續在特朗普2.0時代得到加強,在汽車產業鏈來看主要體現在高制程的汽車芯片以及AI芯片相關產品和技術貿易會受到各種限制,尤其是用于自動駕駛的高性能芯片,這將給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造成沖擊。當今,中國汽車企業正在加速布局智能化,自動駕駛示范運行大規模展開,為下一步全面商業化筑牢基礎。自動駕駛需要高算力芯片,目前頭部企業應用芯片算力已經達到300TOPs以上,AI芯片是自動駕駛汽車關鍵硬件,逆全球化政策和技術限制措施會影響產業發展,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將變的更加割裂。
3
特朗普2.0時代下的中國汽車企業發展建議
歷史經驗表明,包括加征關稅在內的貿易手段短期會對汽車出口造成沖擊,但這種影響很快會削弱,甚至經過合理應對,汽車國際化業務會得到加強,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實施生態出海戰略,規避貿易壁壘。生態出海包括研發、制造、營銷、售后服務、金融支持、商業模式等等,這種方式在出海過程中有助于企業發現自身的問題與不足,倒逼車企進行自我提升技術、改善生產工藝、加強全球經營管理。另一方面,有助于贏得當地用戶信任,實現品牌溢價和升級,獲取更大的市場和盈利。同時各個國家貿易壁壘和加征關稅一般都會對投資進行豁免,生態出海不但可以規避貿易壁壘,還能升級國際化業務,提高盈利能力。
開啟多元化布局。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應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應開啟多元化布局,減小貿易壁壘風險。目前全球各國都在應對氣候變化,開啟電動化轉型,交通運輸是重點脫碳領域,雖然各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不均衡,但是長期來看都有較好的發展前景。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可結合各國政策以及產業情況,開啟多元化布局,對沖因單一或某幾個國家的貿易壁壘導致的出口波動。
提升產品競爭力和品牌力,獲得高溢價。在國際化初期,我國汽車企業依靠產品性價比通過外貿等多種方式推動產品“走出去”,經過多年的努力,2023年我國成為了汽車出口第一大國。為了更好的推動汽車國際化戰略,由產品“走出去”升級到品牌“走出去”、品牌“走上去”成為下一階段的重要目標,產品和品牌升級,能夠獲得更高的品牌溢價,提升盈利能力,應對貿易壁壘的能力也會增強。
深挖國內汽車消費潛力,抵御外部沖擊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國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國汽車消費正向低碳化、智能化、多元化等趨勢發展,汽車消費潛力大、韌性強。通過實施汽車報廢更新及以舊換新等激勵政策,我國汽車需求量仍有較大拓展空間,尤其是電動化、智能化浪潮下,汽車產品迭代加速,增換購消費需求旺盛,拓展國內汽車消費潛力可有力抵御外部貿易沖擊對汽車產業的影響。
多措并舉,打造安全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全面梳理汽車行業關鍵技術領域,建立“卡脖子”技術負面清單,集中全行業資源逐個突破汽車產業鏈關鍵技術。在研發過程中,零部件企業提前介入,與整車企業協同研發,形成合力,打破原有的整零合作模式,整零企業相互賦能,充分利用新四化變革賦予的巨大機遇,以創新鏈構建生態鏈,打造適合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產業創新體系。